在撞击事件中,泛土陆北部冰原上的前人类建筑在短期内被大量破坏,随后由板块漂移引起的次生地质灾害将几乎整个泛土陆上的人类文明抹去。这里的人类一度几乎退回到青铜文明,且他们脚下的土地因寒灾时代的降临而愈发贫瘠。与其他两大陆的残存人类文明相比,泛土陆文明的继承少得可怜。在绝境中,泛土陆人经历了残酷的“内部斗争”与“反分裂运动”,最终整个大陆凝聚在南方丰域“泛土陆中央政府”的旗帜下,其余政权在反分裂运动中迫于极端的恶劣环境与匮乏资源,不敌南方的大陆政府势力。依靠中央集权制赋予社会的稳定与高效率,泛土陆人成功在废土之中重建文明,令人类的足迹重新踏上曾经的世界中心——北极。
泛土陆中央政府继承自曾经的中南方国家“寰中”的政府,该国曾控制丰域与众心域的绝大部分领土。在百年天灾前,寰中倾全国之力,在其国土最南端建设了数百个半地下式的抗灾城市,设法保存科技与文化,但建成初期的社会动荡,国家结构崩溃后的带来的资源断流,还有地质灾难时期的天灾毁掉了绝大部分抗灾城市,余下的仅有位于极南的三座抗灾城与其中的不足百万人口。不过,寰中境内其他类型的避难所与寰中抗灾城市相比都不值一提,而昔日的强大势力,旧格拉西亚国,更是几乎被星体撞击整个摧毁。因此,来自三座抗灾城的,在天灾中留存有大量旧时代科技的寰中后人,最终有力地统治了整个泛土陆。
幸运的是,吸取了几百年动荡时期的教训,泛土陆政府在走上正轨后,坚持大力支持基础科学研究。虽然土地寒化导致自然环境极度恶劣,矿产贫瘠,大片土地被沙土或冰雪覆盖,寸草不生,而且旧时代建筑与制造品几乎被荡平,但残存下来的旧科技在一百年内就被几乎完全恢复。后寒灾时代初期的泛土陆,条件极度艰苦,仍会“路有冻死骨”,但传统科技水平领先其他两大陆,并且斗志昂扬,全民一心,在中央的领导下有条不紊地支撑社会运作。
泛土陆中央政府作为高度官僚化的系统,换代机制相对复杂。人民每五十年通过一次“政治意见普查”来决定领导班子“泛土中央规划委员会”的组成,其余时间内领导班子内部自觉让贤或退休完成换代。政府上层部门由中央委员会讨论调整,下层部门则分为政治事务分支和人民服务分支。政务人员由上级层层管理调整,民务人员则以考核与投票的方式相结合,从体制外吸纳。
泛土陆南方的丰域是中央政府的老根据地,气候相对温暖,生态环境的富饶程度与中北部天差地别。丰域西部与圣统陆通过无归地峡连接,虽然仍旧频繁而剧烈的地质活动使这个地峡几乎无法通过,但少量的跨大陆交流和贸易还是得以在此进行。丰域西部因此成为泛土陆经贸最发达,思想最前卫的地区。泛土陆全境都是清一色的无神唯物立场,唯有这里分布有少量的圣统神使。由于一定程度上的自由贸易,丰西人也偶尔对陆政府的统筹规划颇有微词,认为自己追求幸福的权利被泛土其他地区的人民剥夺了。丰域东南部是泛土的政治决策中心,三座幸存的抗灾城市正位于此地。泛土中央的几乎所有传统决策部门与上层执行机关都集中在这里。
传统基础科学一直是泛土陆的强项。早在中央政府于第一个百年计划内完成统一并基本解决民众生存问题之后,巨量的资源便投入向北的领土恢复中,泛土陆逐渐形成了南农贸,北科造的宏观布局。大陆中部广袤无垠的沙漠之中分布着仅有的石油与金属矿产,因此泛土陆的工业化制造业中心与传统科学研究中心设立于此:由科技部主导,武装委与千秋委主管的一支大型科研部队进驻开垦众心域,并逐步建立了以千秋城为核心的科研与尖端制造产业集群,与民安城为核心的大制造业集群。天灾之下,只求温饱,统筹配给式计划经济下的制造业展现出令人振奋的极高效率,而泛土陆的民生问题也随着中部工业核心的发展而逐渐好转。
在泛土人民重新开发冰域,尤其是包括撞击点在内的旧北极之后,泛土科学界很快认识到寒素物质的特殊性与重要性。虽然受地质冲击最小,气候最温暖的圣统陆因宗教信仰早已对寒素展开研究,天命陆也因为气候环境不差,文明恢复不慢而得以在寒素探索方面领先泛土陆上百年,但另一方面,寒素物质是造成气候寒化的罪魁祸首,气候越温暖的地方寒素物质反而越稀缺,全域全年冰封的泛土陆冰域才是研究寒素物质最理想的地理位置。于中部与南部对寒素进行初步研究后,泛土中央迅速设立了一个以坐落在北极撞击点内的霜原大学为中心的寒素科技部,与科技部并属部级系统。泛土以举陆之力投入寒素物质研究,得以在一个百年计划中几乎追平其他大陆的寒素科研水平。受制于极端气候,冰域内无法建设任何制造业和农牧业,因此冰域内几乎一切日常吃穿用等后勤物资均来自内陆长途运输。这项艰苦的物资供应工程代价极大,是泛土政府的巨大负担。
现在,泛土陆已经成为一片令人向往的土地。北极科研集群发现寒素物质是优秀的能源和材料后,泛土陆迎来一次翻天覆地的改观:之前数百年积攒的科研成果依赖无限的电力供给,快速落地制造业,使制造多样性与规模双双指数爆炸,计划经济制度也因此由配给制转为按需申报制与无限制供给相结合,物质短缺吃不上饭已经几乎成为“老一辈人的故事”。泛土陆人民坚信,这样的美好生活,归功于他们在过去饥寒交迫的艰苦岁月里,一如既往地万众一心。彻骨的严寒仍烙刻在泛土人思维的深处,时刻提醒他们要脚踏实地,忠于中央,拥抱集体,互相关怀,顽强拼搏,用双手为后代塑造一个繁荣、稳定、强盛、先进的未来。
文章有(1)条网友点评
远视主义kana(?